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

聲聞證悟的果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轉載網路文章

聲聞證悟的果位有:初果須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、四果阿羅漢。

一、初果:
  梵文稱為須陀洹果,譯為預流果,即初見真理,得入聖者之流。依論師說:「初果聖人是以智慧覺悟,見惑斷除。」他們不為知見上的煩惱所迷惑,對佛法有絕對的信心。經中說初果聖人斷除了我見結、戒禁取見結及疑結--三結。所謂「結」就是束縛的意思。有時候「結」又稱為煩惱,斷三結既是斷除此三種煩惱。
  

、我見結:執著五蘊身心有一個我,認為這個我是真實的,稱為我見。
  

、戒禁取見結:執著各種不正確的戒律來修行,而證初果的聖人就不會做這種事情了。比如有些人持牛戒、狗戒、羊戒……,這些都是邪行。
  

、疑結:對三寶,戒律,過去未來的因果,以及對十二因緣產生懷疑,證初果者無此煩惱。根據經典上說:初果聖者得到四不壞信:即佛不壞信;法不壞信;僧不壞信;戒不壞信。對此四不壞信的信心很強,任何人都不可毀壞。假如一個人對佛、法、僧以及戒有絕對的信心,一點兒也不懷疑,那他就是斷了疑結,經典說他已經證悟到初果了。
  

        學佛者在修學的過程中,如果對佛、法、僧,以及戒律還會有懷疑,既是說他還沒證悟到初果;如果他對佛、法、僧以及戒律絕對沒懷疑時,那肯定可以證得初果了。證初果者又稱為見道,既是見到解脫之道。


        他很清楚的確認八正道、四念處、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脫道,而且真正體驗到此修行方法,才是真正解脫生死之道。我們沒證悟初果的學佛者是憑著聽聞佛法,析、瞭解、推理、相信這些道理,但對於初果聖者來說,是真正的領悟和感覺到。比如有人從聽講中學習到一些游泳的技術,當他有機會跳進水中,就可體驗到游泳只不過是如此罷了。


        雖是如此,然而他的游泳技術未必熟練。同樣的,初果聖者雖然是見道,但他還有很多業習,故他需要繼續修行。初果聖人由於斷三結,絕對不會輪迴到惡道去,並且最多天上人間來回七次生死,最後一生必證阿羅漢果。既是說,有些初果聖人的因緣好,煩惱薄,今生就可證悟阿羅漢果,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後才證得阿羅漢果。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間逢無佛法,居於家中也能證阿羅漢果,證果後必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。


二、二果:
  梵文稱為斯陀含果。證初果聖者斷除三結後,必須繼續修行,到另一階段,貪瞋癡減薄,便證得斯陀含果,此果又稱為「一來果」因為對欲界煩惱未完全斷除,還必須在欲界的人間天上來往一次。在這往返生死中,他必定能繼續修行而證阿羅漢果,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證悟初果,可以直接證悟斯陀含果,那是因為各人因緣不一樣,煩惱輕重不同之緣故。果位越高,煩惱就越輕。故證果並非得到什麼,而是把煩惱放下。


三、三果:
  梵文稱為阿那含果,譯為不來果,三果聖人斷除欲界所有的煩惱,故在欲界死後,生色界五淨居天,永不來欲界受生,故名為不來果。在彼天繼續修行,證阿羅果。三果聖人斷除欲界的貪與瞋;欲界中有瞋,進入色界後就沒有了。三果聖人斷除欲界的貪,但還有色界與無色界的貪。因為有色界的貪,故今生捨報之後,就生在色界。
  

        三果聖人斷除五下分結,既是我見、戒禁取見(邪行)、疑、欲界的貪以及瞋心。我們可試探證果的聖者,如果還有瞋心,那肯定他不是三果聖人。依經上說在家居士可證得三果,證果後自必絕男女之欲。證悟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人,他們雖然斷除了一些煩惱,但還必須繼續修學聖道,故稱為有學人。


四、四果:
  梵文稱為阿羅漢果。阿羅漢譯義有三:一者、殺賊;二者、應供;三者、無生。意思是阿羅漢殺盡了一切煩惱賊,不再有生死業之生起,是應當受人天供養的聖者。由於已斷煩惱和證得涅槃果,在修道上已無可修學,故阿羅漢稱為無學聖人。此聖者斷除的煩惱有:
  、色界取:色界的貪。
  、無色界取:無色界的貪。
  

        我們凡夫有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的貪,稱為三有的貪。三果聖者斷除欲界的貪,初果與二果的聖者都還沒斷除它;阿羅漢卻完全斷除了這三界的貪。


總結:
        什麼程度的人才是初果聖人呢?就是己斷除身見、戒禁取見(明白因緣法則)、疑(對佛法僧戒四不壞信)三種結縛的人,就稱為是成就須陀洹(初果)的聖者。


        什麼程度的人才是二果聖者呢?就是己斷除身見、戒禁取見、疑三結的人,並且貪、瞋、癡淡薄,這種人就稱為是成就二果(斯陀含果)的聖者。


        什麼程度的人才是三果聖者呢?就是已斷除身見、戒禁取見、疑、貪慾、瞋恚五下分結,這種人就稱為是成就三果(阿那含果)的聖者。


        什麼程度的人才是四果聖者呢?就是已斷除身見、戒禁取見、疑、貪慾、瞋恚(五下分結)、色貪(色愛)、無色貪(無色愛)、掉舉、慢、無明(五上分結),成就貪瞋癡永盡,一切煩惱永盡,這種人就是成就四果(阿羅漢果)的聖者了。


「須陀洹果」謂三結斷。
「斯陀含果」謂三結斷,貪、瞋恚、癡薄。
「阿那含果」謂五下分結盡。
「阿羅漢果」謂貪、瞋恚、癡永盡,一切煩惱永盡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