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

 禪修道燈二十層次簡述

什麼是三苦?

三苦: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。

人沒有如自己認為那麼想離苦,多是想離苦苦的逼迫,追求壞苦的樂受,看不見行苦的遷流變化造作不已。

引用聖嚴法師開示說明三苦:

苦苦

是因不能自主而又不得不感受種種苦楚。由於自我的不安定性,便無法做自己身心的主人,更無法做環境的主人。因為一切現象都以因緣而產生無常的變化,不論是身、心、環境,都不是自我所能掌控的,所以很苦,這就是苦苦。

也許有人不相信,認為自我的身心怎麼可能無法由自我掌控呢?這在平常可能感覺不到,可是當你在理智和感情產生矛盾、衝突時,就會天人交戰,相當地掙扎,這是自心不能自主。身體也是一樣,只要當你咳嗽、感冒、頭痛生病時,身體往往就不聽你的指揮了。

許多人喜歡控制環境,這可能嗎?對自然現象來說,希望它不要刮颱風、不下暴雨、不出炎陽,要它經常風調雨順、陰晴適時、涼暖適中,這雖理想但卻做不到的。對人際關係來說,希望某人能聽你的指揮,由你來管,或者某些人是你的靠山,是你所要倚靠的,偶爾運氣好似乎是做得到,但大多數是不可靠的。類似這些不如心意的期待,往往多過稱心如意的事;因為不自由,所以就是苦。

壞苦

是說一切現象,均是無常,不能持續永久,故名為壞。這是由於身心世界,經常變幻而不能保持,故使你受苦,名為壞苦。無常即是壞,這個壞,不等於是破壞,而是變易、變化、變形、變質、變量;今天的人、事、物,今天的環境,到了明天就會有變化的。所以壞是過程,未必是終結,世間一切現象,沒有最先的起點,也沒有最後的終點,它們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個狀態,永遠是在過程之中。

每一個過程,又會有不同的因緣發生,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。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得到了、完成了、成功了;其實,得到也好、完成也好、成功也好,這只是另一個壞苦的開始。譬如說,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婦,最後不是你先走,就是另一半先走,這就是無常的過程,也叫壞苦。你如無法悟透這個變易的過程,便會經歷永無休止的壞苦的煎熬。

行苦

此行是五蘊中的行蘊,行蘊有造作、遷流的功能;造作是製作、產生,遷流則是生滅的變化。也即是說,世間的一切有為有漏諸法,都不能離開因緣生滅、造作遷流。一般人,都喜歡順利,不歡喜不順利。可是不論好事、壞事,永遠都在生住異滅,造作遷流,無法靜止下來,這就是「行苦」。

若以三苦和三界相配而言,欲界的眾生,都俱有苦苦、壞苦、行苦的三苦;色界的眾生是在禪定中,只有壞苦和行苦;到了無色界時,便只有行苦。那是由於苦苦是最粗重的,其次是壞苦,所以欲界的眾生,能了解到苦苦、壞苦,至於行苦最微細,則不易體會;到了色界的眾生,知道有壞苦,也能體會到行苦;進入色界的無想天以及到了無色界的眾生,已進入無想非無想的深定中,苦苦、壞苦俱無,只有行苦還在,由於尚未出離三界,當他出定時,又會回到被稱為萬丈紅塵的煩惱世界了。

 

禪修道燈二十層次

 

(惑、業、苦的苦)()

苦苦(1 到第5層次)

1. 遇到困難,覺得自己是沙漠中的綿羊(不能超越現況),沒有發現自己是沙漠中的駱駝(有超越現況的能力)。

2. 身心感受煩惱苦,仍堅持苦的理由。需要被人同理、認同其煩惱苦,才願意來離苦。

3. 發現時間相()的自我。(玩過拍掌遊戲,看見何為用(過去)記憶修理(現在)自己)

(以上3層次為容易進入煩惱苦的循環)

4. 發現空間相()的自我。(體驗身體放鬆、呼吸進出、聽環境的聲音之感受,經由感官功能來意識到身體處於環境中)

此層次,開始經由觀、照、提之觀念運用與方法使用,可從空間相來解時間相的煩惱苦之束縛。

5. (欲界層次)確認要少煩少惱,不靠別人去除苦因與苦果,而是自己活在當下,要修行離苦(離苦苦)



(惑、業、苦的苦)()

壞苦到行苦的過程(6到第9層次)

6. 不追求感官享受(離壞苦)

7. 發現大家遇到的苦苦、壞苦(感官享受不易發現是苦),有些起因跟你的自身觀念、言行有關。

8. 在自身感官享受時,看到過失(因為沒關心或沒協助他人減輕或消除苦)

9. 自身獨處時能看到心行平等。

 

(惑、業、苦的業)(10到第13層次)

10. 看到自身處於環境有「心本無生因境有」的緣起妄心(心不自心,因色故有)

此層次是內外統一的經歷,環境就是我(你就是我0945)、我就是環境(我就是你5940),進而身、口、意三業會開始謹言慎行。

修業(修正身、口、意三業)

11. 協調9 <---> 10 的相互連動與平衡。

12. 觀照9 <---> 10情境,隨順因緣切換,都能高度(活在)當下。

13. 常在高度當下。((整體)知道就是存在的本身(),感受就是感受者(),明確(心行平等)空間相的自我感與運用時間相而有自知之明,從自助助人到自度度人,力行自覺覺他)

 

(惑、業、苦的惑)(1419層次)

14. 行苦從會貪(自制不易),看到受制行苦。

15. 解惑: (因想不貪)進而起修默照、話頭,輔助法(修行時機為無法默照同時或不能有疑團) 中觀(修行脈絡:動(生滅)--(無常)--(無不變)--(無永恆);知道就捨;盡聞()不住)

引用聖嚴法師開示:

用話頭、默照或數息等的那一種方法,如果到了只有方法沒有妄念的程度,參話頭不見疑團,用默照不能到自我中心脫落,用數息到了無息可數,或無數目可數,而我執依然之時,最好是採用直觀而進

入中觀。所謂直觀是以心觀境之時,不給名字,不加形容,不做比較。這個自我和一切境界,本是非常平安的,了無差別的,直觀法便能使你把相對的境跟你合而為一。再進一步,用中觀法觀相對的境是空,觀與境合一的我也非真有,故中觀也就是空觀;雖有境,但既不把它當成與我對立,也不把它當成與我統一,境非真有,我是假相;一切都有,就是沒有我,也沒有非我,空去一切執著,便是觀空成就。它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說的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這裡所說的如來就是無我的大覺智海,是以般若的空慧,照見五蘊無我。

16. 以數息等觀行為基礎, 以慚愧、懺悔為輔助,以發菩提心為動力, 以默照、話頭為金鑰。

a.話頭禪:大信心、大願心、大憤心、大疑情。

b.默照禪:大信心、大願心、大悲心、大精進心。

17. 為大眾服勞役。

18. 參加精進鍛鍊(斷命) 禪修五、七、十、十四、二十一、四十九天等。

19. 憨山大師警眾句(降伏內魔)。



心行處滅而解惑

20. 悟境現前。

a.默照禪:身心脫落。

b.話頭禪:疑團爆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