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

 默照禪、話頭禪的鬆法和緊法  林明彥整理

(禪的體驗‧禪的開示,91頁)

看話與默照,究竟何者優而何者劣,很難說。大致而言,修行的方法,可有鬆與緊的兩門,平常生活緊張、心神勞累的人,初入修行法門,宜用鬆弛;平日生活懶散、心神浮動的人,初入修行法門,宜用緊張。而大慧宗杲的公案話頭,逼拶緊迫,正是用的緊法;宏智正覺的「默照靈然」,正是用的鬆法。雖然不能僅以鬆緊二字說明默照與看話兩派,但用鬆緊二類來給它們作區別,應該是正確的看法。


(禪的體驗‧禪的開示,93頁)

不論「默照禪」或「看話禪」,只要用之得宜,都是好方法,但看修道的人,有沒有明師指導。事實上,有些人是需要兩種方法交互並用的,在太鬆時,要用緊法,太緊時,要用鬆法。即在看話頭的方法上,也有鬆法,在「默照禪」的工夫上,也有緊法。方法是死的,應用是活的。不能一定說,哪一種好或哪一種不好。


默照:

(禪與悟,326頁)

默照禪的用功態度,可緊可鬆。緊法則是以禪修者的意志力,強壓妄念不令生起,強提念頭不令昏沉,坐姿端正,挺腰豎頸,守住身心,住於一境,久久即可漸入「忘言」的程度。但是有一輩人,宜用鬆方,則以禪修者的意識,有意無意地放鬆全身的肌肉和神經,然後既不控制妄念,也不隨逐妄念,不怕念起,不愁緣境,但求放鬆身心,不蓄意回憶過去,也不蓄意推想未來;不壓不提,恬淡清淨,漸漸地便會進入默照的佳境。


(牛的印跡,234頁)

只管打坐的「鬆法」

不管是「鬆法」還是「緊法」,都最好是採取用蓮華座或半跏趺坐的姿勢。但如果你覺得這兩種坐姿太吃力,輕鬆一點的坐姿也可以。打坐時眼睛張開或閉上都可以,不過頭卻不可以往下協,否則可能會睡著。小腹和背部應該直挺而微微彎向前,讓脊椎骨可以成一直線。就這樣坐著,姿勢放輕鬆,把意念專注在身體上。

剛開始「只管打坐」時,一個人對身體的覺識可能不會特別強烈,這種情形特別是在太鬆懈或太緊繃的時候會如此。在這些情況下,想要獲得修行所必須的身體覺識是很困難的。這時候,你可以利用兩種明顯的感受培養出對身體的覺識:一種是呼吸的感受;一種是身體的重量感。兩者之中,又以呼吸的感受容易運用。就像數息的方法一樣,呼吸可以幫助你把念頭集中在身體上,讓你知道自己正在打坐。不過,這兩種方法之間有重要的差別,因為數息是努力把心念集中在呼吸上,並排除其他的一切;反觀在「只管打坐」這個修默照的初步階段,呼吸的感受是用來培養對整個身體的覺識。此時,一個人的注意力應停留在整個身體上,而不是只有呼吸上。

身體的重量感,也是培養身體覺識的基礎。不管是你安穩坐在蒲團上的臀部和骨盆、貼著地面的膝蓋和腳掌,還是作為重心的小腹,都可以將身體的重量感直接帶入你的意識中。但就像對待呼吸一樣,你不應該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身體部位,而是藉由它們來培養你對整個正在打坐的身體的覺識。另外,如前面說過的,你應該把所有粗重的感受體驗為身心整體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

只管打坐的「緊法」

只管打坐的「緊法」,涉及的領域與技巧與「鬆法」相同,所不同的只是在運用「緊法」時,要投入更大的氣力。對於「緊法」而言,正確的打坐姿勢一樣是不可缺少的:下巴微微收攏,脊椎骨和上身保持直挺,骨盆、腰和小腹上挺、微微向外。不要讓身體的肌肉緊繃,但姿勢有力,意識則全程保持高度警覺。一旦以這種姿勢坐好,就要絕對的一動也不動。接著,就像「鬆法」一樣,開始時以呼吸的感受或身體的重量感為出發點,努力追求對整個身體的覺識。要保持完全不動,即使你感覺到酸、痛、癢、麻也不要動一下。

事實上,肢體的不舒服反而是修默照有利的狀態。因為來自膝蓋、腳、背等部分的疼痛,可以讓你減少雜念。更強烈意識到自己正在打坐的事實。但這不代表你該把注意力放在疼痛上,更不要去壓抑或操控它們。你該做的只是放輕鬆,任由疼痛存在。同時把它觀想為整個身體的一部分。這可能不容易,但卻是處理疼痛的最好方法。如果你的態度正確,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就有可能會轉化為使人愉快的自在感。時間久了,你就會明白疼痛不是永遠的,它們來而復去。疼痛本身令正念更敏銳,當疼痛消失時,你的心將非常的靜謐、專注和清晰,完全沒有雜念的干擾。

這時候,身體作為堅實生理存在的感覺也許會消失,帶給我們所謂的「輕安」體驗。在這種狀態下,你會感到異乎尋常的喜樂。然而切記不要迷戀這種感覺,你應該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去對待它,繼續以原來的方式保持覺識。有人會把會誤把「輕安」狀態視為一種世間的禪定,甚至是開悟。然而,這還不是定境中的統一心,更不要說是一種無我的體驗,那只是一種近分定的狀態。如果你繼續打坐而不執著於它,就可以超越它,到達更高的境界。你對身體的覺識會分解成一種透明的意識,並且感到心靈的擴大,感到環境成為你的「身體」。隨著身體界線的消失。你就進入了修默照的第二個階段。

了。


話頭:

(聖嚴法師教話頭禪,66頁)

1. 緊的方式

參話頭的方式有緊有鬆。以緊的方式參話頭,必須身體和精神狀況良好,而且方法能用得上。

以緊的方式參話頭,像是拿一把大鐵鎚,鎚一塊從無始以來逐漸累積而成的冰。所謂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,這塊冰太大、太堅固,需要一鎚、一鎚不斷鎚下去;將冰塊逐一鎚碎,直到整塊冰不見了,仍然持續鎚下去,最後連水、水氣也都會消失。要說明的是,鎚冰塊只是一種形容,腦海中不要想像著有鐵鎚和冰塊的形象。


所謂「緊」,是指身體姿勢坐正,不擔心身體不舒服和疲累,不思前想後,也不管方法用得如何,只管現在參話頭。在精神上,則是對自己充滿信心及精進心,奮不顧身抱住一句話頭不斷地參,將全部生命力量都投注於一句話頭上。這句話頭不僅是此世生命一切能量、心力和體力的總合,也包含從無始以來所有業力、願力,和所有因緣果報。


天台宗說「一念三千」,現在的這一念雖然是虛妄的,但是這虛妄的一念,包含無始以來所有的功德和罪惡。將無始以來一切因緣果報、功德罪惡,都以一句話頭將其粉碎,這就是參話頭的功能。一句話頭能將一切罪業消除,也能成就從因至果的一切無漏、無相的功德。如此用功,很快便能妄念不起,散心不現,昏沉不發生。


緊的方式雖然容易著力,但是體力不好,有心臟病、高血壓,或是有一點神經質的人,不宜用緊的方式來參話頭,可能會引起問題。如果身心健康,恰好使用緊的方法,唯一的忌諱是用頭腦思考,並且不能配合呼吸及脈膊跳動來參話頭。


2. 鬆的方式

以輕鬆方式參話頭,身體仍然要保持正確姿勢,然後慢慢地、輕輕地問話頭。每問一句話頭,就將疑問持續到問下一句話頭而不起妄念,心是在等待得到答案而無妄念,一句話頭接著一句話頭,心就像是個放在活水源頭下的容器,輕鬆地,不需緊張或費力,只是等著流水涓涓而下,只要容器不移動,水自然會流進容器裡。若是生起妄想,就等於將容器打翻而無法蓄水。


一心等待得到答案的狀態,又可以「用扇捕羽」來形容。想要以扇子捕捉在空中飄動的羽毛,不能用力揮扇子,愈用力搧,羽毛飄得愈遠;動作愈大,羽毛飛得愈高,永遠抓不到。最簡單的方法,是扇子輕鬆地隨著羽毛移動,當羽毛飄落扇中,只要輕輕托著羽毛,就能讓羽毛貼著扇子慢慢地移動了。


輕鬆的方法,不需要用太大的氣力,但也需要投注全部心力,無論是用扇捕羽或是以容器接水,都需要耐心和細心。要注意的是,以容器接水的譬喻,是要拿著容器持續等著盛接流水,若是將容器放在地下,自己先離開做其他的事,想要等容器盛滿水之後再取,這就是心念又打妄想去了。用扇捕羽也是如此,捕捉羽毛之後,不能將扇子和羽毛放下,而是要讓扇子在移動時,羽毛仍然是在扇子上面不動,這就需要持續用功及用心了。以輕鬆方式參話頭,即是持續不斷、綿延不絕地只是用方法,話頭句句分明,字字清楚,妄想雜念不起,工夫自然逐漸成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