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 下 出自聖嚴法師

日常禪修和精進禪修 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聖嚴法師

修行人對治煩惱的三個階段:
認識、辨別煩惱,這是初修行者的階段;接著是對治煩惱。
        當問題來時,應該很清楚知道問題的本質,以及問題是如何產生的。面對煩惱時,不應起瞋恨心,接受它就是了。我們應該懺悔造成煩惱的過錯,並且希望不再犯。
        煩惱只生起一次,然後就消失了,不會再回頭。接著煩惱可能再起,但同樣地,也會永遠消失,問題也就一部分、一部分地消失。很多人,當他們開始修行時,希望所有的煩惱立刻消失。一開始修行就能夠完全克服煩惱嗎?這可能嗎?是可能的,但只有善根深厚廣大的修行人才有可能。只有那些再出世的菩薩,才可能一開始修行就有如此高的境界。
春風吹又生的煩惱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才剛開始修行,當強烈的煩惱心生起時,是無法克服的,但是不必感到前景幻滅或失望。就像我們在照顧這屋後的小花園一樣,野草除不盡,春風吹又生;所以我們必須再三不斷地剷除野草。假如因為野草不斷長出來,我們就決定不去剷除,那野草就會長滿整個花園,那麼後院永遠沒有乾淨的一天。如果我們不停地努力,至少花園總會有乾淨和整齊的時候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有人認為努力斷除煩惱是枉然的,因為煩惱無法立即消除,而且仍會繼續滋長。我會對他說,從此以後,你上過廁所不必擦乾淨,吃完飯也不必洗碗了,反正你今天、明天、天天都要上廁所啊!如果你覺得今天上廁所擦乾淨是徒勞的,因為明天還要再擦,那又何必做呢?假如今天洗乾淨的碗盤,明天還是會髒,為何還要去洗它呢?這對動物大概還可以,但是人畢竟異於動物。所以,當你認知煩惱的存在,就應該在它每次出現時,努力去對治。
        而我對那個管理兩百個人的居士說:「你難道不了解,你應該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嗎?你說你必須分配工作給其他人,幫他們解決問題,這就是一個絕佳的修行機會。」他回答說:「我了解師父說的,但我覺得自己完全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,我只會生氣或心情惡劣。」我接著說:「每天至少打坐兩小時,每個星期天全天打坐,每年參加二次禪七,然後你就能夠處理生活裡的任何問題,把它們當作修行的機會。」
服務精神不能缺
        假如在生活裡,你所做的都是為其他人的利益著想,那麼生活裡的每一件事都像在禪修一樣。舉一個例子,昨天我們在禪中心舉辦了一日禪,在用完第一餐後,有一位禪眾義務去清洗碗盤。在禪修結束前,他一共洗了兩餐的碗盤。我問他是否對洗碗特別有興趣。他答說:「完全不是。」我又問他這樣做是否是為了累積功德。他告訴我:「我從沒那麼想過,我這樣做只是因為沒有別人願意洗。」
        他的態度似乎是合理而正當的,但事實上卻是不正確的。他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,因為至少他自願幫忙洗碗,但是態度卻不正確,因為他沒有在禪修期間,以服務他人的精神來完成這件事。為他人服務是禪修絕對必要的,我們應該珍惜任何修行的機會,即使是在困境之下。有這樣的態度,所有給我們機會的人,我們將視為菩薩,是幫助我們修行的人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有人侮辱你或無理地給你難堪,你不是應該感恩他給你修行的機會嗎?當然是,但這只是對大修行人而言,而不是我們。我曾問大家是否願意有這樣的修行機會,大多數人說:「不,現在我還不想這麼做,先讓我工夫練好,然後再面對這種情況吧!」
        有一次,禪期結束了,禪中心尚有一大堆清理的工作要做,可是每一個人都急著回家。所以,我馬上找了一位禪眾,對他說:「現在有一個機會讓你變成大修行者。」他顯得很有興趣並說:「好啊,我願意變成大修行者。」於是我把待做的工作一一告訴他,毛巾要拿去洗,還有所有雜物都要清理好。他的熱情立刻明顯減退,他說:「我看下次有機會我再做大修行者好了,現在我想回家。」
        儘管禪修的目的是訓練人們成為大修行者,但是禪期一結束,反而是我變成大修行者了,因為其他所有人都回家了!
 
        我對第三位禪眾說:「你已經六十歲,知道禪修的重要性了,我勸你放下所有的事物,把全部心力放在修行上。沒有足夠而深刻的修行,能夠給予別人的幫助是有限的,無論你多麼盡力,都不會圓滿、徹底。但是,如果你好好修行,你給人的幫助將變得無限大,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修行列為首要大事。」
 
        成為大修行者並不容易,開始時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,所有一般人的問題、困難和懷疑都會遭遇到。但從問題中學習,不斷地努力,經常保持用功、更用功,直到達到目標為止,唯有這樣才能夠成為一位大修行者。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348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